2025年2月13日,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库利科娃迎来自己的90岁生日。在此之际中国授予她一枚授予外国公民的最高国家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俄罗斯联邦也授予了她一枚友谊勋章。加林娜·库利科娃几乎一生都致力于加强和发展俄中友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在庆祝90寿辰纪念日之际,加林娜·库利科娃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分享了她如何将自己的一生与中国联系在一起、俄中友好协会是如何成立的、她最喜欢中国的什么,以及她如何看待俄中关系的未来。
库利科娃说:“可以说,中国从我童年起就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当中国人民革命取得胜利时(1949年),我还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在苏联人们热烈讨论这次胜利,并播放了我们的记者拍摄的有关中国人民战争的影片。演唱了《莫斯科-北京》歌曲,发表了多篇来自中国的报道。我们这些小学生被组织去看这些影片,还有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给予中国援助的老兵来看我们。所有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我在莫斯科市中心尼基茨基门附近的125学校学习,而且我们的外语是法语,但十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和家里都说我想学习中文。”
库利科娃后来进入了东方学院(后来该学院关闭),她与其他30名研究中国的学生一起被转学到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据她介绍,在校期间她曾参加过莫斯科青年学生艺术节,并有机会与北京实验剧院和广东省青年民族乐团的艺术家合作。 艺术节结束后,获得金奖的中国艺术家们获得了前往俄罗斯东部地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旅行的机会。期间他们访问了秋明、新西伯利亚和赤塔,在这次旅行中,她有幸与中国参赛者在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
据库利科娃介绍,1957年,当她进入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五年级的时候,俄中友好协会的前身——苏中友好协会在莫斯科成立。大家知道,苏联多年来一直在帮助中国打击国内的反动派和日本的侵略以及战后重建。
库利科娃说:“参加这些活动的人们爱上了中国和勤劳的中国人民。我们希望尽力帮助中国重建国家。在人民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里,几乎所有的苏联著名团体、作家、艺术家、音乐家都去过中国。他们都希望为发展苏中关系作出贡献,扩大同勤劳英雄的中国人民的联系。”
据库利科娃说,成立苏中友协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中苏友协已在中国开展活动多年,但在苏联却没有合作伙伴。在中国友好协会成立于1949年10月5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的第五天,以感谢苏联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斗争中28年来一直支持中国。后来决定在苏联成立也一个组织,作为中苏友好协会的直接合作伙伴,使友好组织能够更加紧密地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发展。
协会从成立之日起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谢尔盖·格拉西莫夫、芭蕾舞演员加林娜·乌兰诺娃和娜塔莉亚·杜金斯卡娅等重要文化人物开始陆续加入该协会。协会主席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
库利科娃与一群受邀学生一起参加了协会成立大会。她说,当时她就非常渴望在这个组织工作。而这个强烈的愿望也确实实现了。 1960年她应邀到中苏友好协会工作。